找到相关内容170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嘉玄覺的山居禪觀

    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現行的《永嘉集》前八循序漸進地闡述了禪修的次第,比較接近於天台的止觀之學。第一篇“慕志道儀”,旨在闡明發心向道、親近善友等事;第二“戒憍奢意”,重在去掉修行中的懈怠思想;...止觀圓妙法門,於四威儀中,常冥禪觀。”(《中國佛教思想資料彙編》第二卷第四冊一四九頁)可見,玄覺早就有了相當高深的天台修學造詣,這爲他後來的參學六祖,在理論與行持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從他的那則“...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5341426.html
  • 禅佛影响下的宋儒复兴

    不是佛家的教义了,他们就不用出家了。   怎样成为圣人,是新儒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周敦颐的回答是“主静”,他又进一步说“主静”就是“无欲”的状态。他的第二主要著作是《通书》,在《通书》中可以看出,他说...之孙,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以传于孟轲。……呜呼!性命之书虽存,学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庄、列、老、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于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而缺绝...

    冯友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544959.html
  • 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2]

     如来藏思想形成史  如来藏系经典?译经史  如来藏????诸概念?展开史  3. 附表 如来藏系经论系统图  4. 附录 如来藏思想关系?研究文献目录  5. 第二 如来藏思想前史  6. 第一篇...一种批判哲学吗?   于第一部分“绪言”中,他依宋泽莱《被背叛的佛陀》说,“现代佛教已不可能宣称他们的教理与活动只限定于纯粹的宗教层面而可以与政治社会的实践分开”,而展开本文。在第二部分,谷宪昭与松...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847488.html
  • 苏东坡与佛印

    第一、《前赤壁赋》的“前”字,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因为苏东坡第一次游赤壁时,未必就已经打算要再游赤壁而再写第二的游记,所以有些文集里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叫《赤壁赋》的。   第二、黄州在中国湖北省...并不是从来没有读到过,不过只是在文章中一提,恐怕大家印象不深,也就记不清楚吧了。在魏学先生的《核舟记》那文章里面,会描写一只核刻的船,刻着苏东坡赤壁的故事,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251257.html
  • 說 苑 粹 英

    谈丛65》  ◎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选自《谈丛62》  ◎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  ——选自《谈丛81》   說 苑 粹 英   ( 第二 )  ◎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必争其功。故君子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长  久。  ——选自《谈丛76》   說 苑 粹 英   ( 第三 )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  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1051422.html
  • 十二缘起

    佛教思想论》;和哲郎《原始佛教の实践哲学》;《インド思想と佛教》第二部;金子大荣《佛教概论》第二第一章;《佛教思想史》第三卷(平乐寺书店);椎尾辨匡《佛教经典概说》第八章;宇井伯寿《佛教思想の基础》...、性格等素质。这里的有,是指来自取支(取舍选择的实际行为)残留的余力,它不但是过去行为习惯的蓄积,也限定了未来行为的发展。故‘有’之下为‘生’。   取与有二支,可说相当于前面第二支的行。爱支则相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1455196.html
  •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页。  [19] 参见拙著《江南佛教史》第六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112页。  [20]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二第三章,中译本,商务印书馆...不严的现象在古今中国佛教里成了比比皆是的现象,这确实是个重要原因。  第二, 上述诸律,皆琐碎而面面俱到。这既是与上面第一条之目的相一致,也跟印度佛教教团的早期形态相合。因为“法律的主要功能不是命令...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
  • 印度两大史诗的“达磨”与审美意识

    见解。如推重达磨为“人世间最高”,“真理就包含在达磨里。”(注:《罗摩衍那》第二第十章第33颂(2?10?33),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以下凡属两大史诗中译本引文均按此式简写出处,不另加...出现了133次之多。(注:《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版,121页。)进一步考察的话,还会发现两大史诗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场景描绘等等无不与“达磨”密切关联。很明显,“...

    卢铁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158353.html
  • 八敬法的认识与实践(下)

     五、若比丘尼在无比丘处夏安居者,波逸提。 (见百四十三)  六、若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应往比丘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若不者,波逸提。 (见百四十二)  七、若比丘尼犯二法(指第二篇罪) ,应二部僧中强与半月行摩那堙法。行摩那堙已,应与出罪,当二部四十人中,出是比丘尼罪。若少一人,不满四十众,是比丘尼罪不得除。 (见第二后,忏罪与出罪的法则o )  以上抄录在经、律中谈到有关八...

    忏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3463994.html
  • 读宝志 《十四科颂》 与《少室逸书》

    也:  其第二《修心要论》下有《证心论》,末云:一乘既悟,大道无穷,略证心路,圣会经文。虽非如来诸言,亦用菩萨之说。请上圣王,伏愿善思本心一义,无为正等正觉云云。此与《修心要论》末上来集此论者一节...翻佛书,成此三,藏于行箧,久未刊布。顷因大陆杂志索稿,检以与之,草率成文,恐有疏失,以待读者之指正。民国五十八年(1969)五月穆识。  一、读宝志《十四科颂》  宗门好称宝志,黄檗《宛陵录》...

    钱 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0864272.html